Page 233 - 捷運技術 第50期
P. 233

捷運技術        第 50 期                                     229

            然使人愉悅的環境,亦可軟化視覺景觀與周邊環境結合,並且減少幅射熱,為生態環境盡一

            份力量。

            (四) 透水材料及雨水回收珍惜水資源:
                 高架段下分隔島除綠化外,對於無法綠化的高架路線下方及人行道皆採透水性舖面,讓

            都市有限的土地能予以涵養雨水;並且在用地面積較大的車站如:十四張(Y7)站車站設置
            地下雨水回收槽,收集出口入屋頂及觀景平台之雨水,以供植栽澆灌使用。


                                 三、綠色地衣重新詮釋十四張農業地景



                 十四張是大台北地區僅存的農業區之一,「張」為面積單位「張犁」之簡稱,昔日為瑠公
            圳的支圳-大坪林圳所灌溉。十四張站的設計發想,源自於如何以地衣的概念導入與連結十
            四張農業地景的記憶於大面積人工地盤之上,能夠在都市與捷運站體、機廠等附屬設施間介

            入一以綠化為主的界面,提供不同風貌的綠意(公園綠地、溼地、草坡、兒童遊戲觀景平台)、
            在陽光(遮陽、隔熱、採光)、空氣(導入夏季風、阻擋冬季風、排煙、通風)、水(遮雨、
            雨水收集再利用)等方面,建立十四張地景的新詮釋(如圖1)。地盤本身集綠化、通風、遮
            雨、遮陽、雨水排水與收集的多功能皮層,因此稱之為「地衣」,取其「大地的衣裳」之意,

            期待扮演新生大地之角色。於是,人工地盤綠化為本站重要的設計觀念與技術,如何適當地
            導入「綠建築」的生態永續觀點,為設計過程中重要的目標。






































                                         圖 1  十四張站綠色地衣詮釋農業地景之構想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