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2 - 捷運技術 第50期
P. 232
228 徐廣達、林淑晴 捷運環狀線高架路線段與人工地盤之生態永續觀點
一、前言
捷運環狀線係為中運量系統,已施工中之捷運環狀線為第1階段工程,該範圍包含大坪林
(Y6)站至新北產業園區(Y19)站,除大坪林(Y6)站屬地下車站外,其餘13座車站皆為
高架車站,高架路段總長計約15.47公里,加以環狀線十四張(Y7)站(含南機廠)用地上方
配合土地開發大樓而建造大面積的人工地盤約94,800平方公尺,對於以大眾運輸功能為優先
的高架段捷運工程,如此龐大的結構體,皆造成都市環境及生態景觀很大的衝擊,故如何能
達到生態永續,在大臺北都會區寸土寸金的環境係為一項艱難的課題。
本篇將以導入綠建築9大指標之設計理念、生態永續效益、設計落實等章節說明捷運環狀
線高架路線段與人工地盤之生態永續觀點,並藉環狀線於十四張農業區之捷運設施,包括:十
四張(Y7)站(含南機廠)、高架車站及跨河高架路線段等,說明落實之生態永續設計案例。
二、導入綠建築 9 大指標之設計原則
環狀線第1階段工程在設計階段即將綠建築9大指標適當地導入設計理念中,其中基地保
水指標、生物多樣性指標及綠化量指標由景觀綠化工程承擔大部分責任,為捷運系統完成後
營造新的綠地,使環境恢復自然力,期許生態永續經營。此部分在生態永續的觀點上則屬接
力賽的最後一棒,在計畫的每個環節應檢視對環境衝擊減至最小,因此,環狀線高架段及人
工地盤在生態永續設計手法運用四項原則:
(一) 應避免且儘量避免對自然環境擾動:
在歷經可行性評估、環境評估及綜合規畫等階段的檢視,由十四張(Y7)站至秀朗橋(Y8)
站高架段跨越新店溪,都免不了行經尖山保護區,惟於細設階段為避免擾動左岸之尖山保護
區及順向坡,並避開尖山遺址與水土保持等問題,經細設廠商進行水理分析,若採斜交方式
跨越新店溪之高架墩柱,預估所造成之壅水高度仍可符合法規規定;且為避免落墩墩柱數量
太多影響水流,以大跨徑鋼箱型橋為設計,使工程對自然環境擾動減至最小。
(二) 珍惜綠化資源減緩都市熱島效應:
因工程避免不了遷移之路樹,在施工之前需將現有路樹計畫移植至需要綠化的地區,環
狀線第1階段工程範圍全線移出的路樹總計約有1,800株喬木,且在捷運高架路段興建後,許
多路段受限橋面下方淨高及陰暗、無雨水等問題而減少種植喬木,預定高架路段下方分隔島
能夠新植的喬木統計約760株,雖較原有路樹減少許多,惟以複層式栽植方式多植耐陰性灌木
計約260,000株,加以未來於南機廠人工地盤上方之綠化,由土地開發投資人設置2.5公頃綠
地,預計未來綠化成果將更為豐盛。
(三) 垂直壁面的綠化:
車站站體的垂直壁面,受陽光照射後,因吸收幅射熱使室內的溫度大幅提升,十四張(Y7)
站位置因位處於開發密度低的農業區,透過建築外牆的綠化和室內的植生牆,除營造綠意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