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 - 捷運技術 第50期
P. 16

12       薛春明、蘇丁福、詹前祥、陳文鵬  臺北捷運松山線跨局處整合與時程管控


                 2. 捷運局針對松山線通車沿線完成中華路至伊通街路面銑鋪、伊通街至北寧路口路面銑

                    鋪、北寧路至成美街路面銑鋪及八德路四段(光復北路~塔悠路)  路面銑鋪等相關路平
                    專案工程。

            (七) 松江南京站之捷運轉乘規劃:

                 1. 松江南京站位於南京東路與松江路交口,為捷運中和新蘆線與松山新店線之交會轉乘
                    站。配合中和新蘆線及松山新店線定線為十字型轉乘車站,本站共設有地面 1 層,地
                    下 3 層,B1 層為大廳穿堂層,B2 層為松山新店線月台,B3 層為中和新蘆線月台。其
                    中松山新店線月台層為側式月台,中和新蘆線月台層為島式月台,是臺北捷運路網中

                    首座地下型島、側式月台轉乘車站,所以在旅客進出站及轉乘動線上均與現在已營運
                    的車站不同。
                 2. 松江南京站呈現為十字型交會車站,但因在十字型交叉區域空間有限,若依標準的島
                    式車站模式設置,無法容納龐大的轉乘旅客。然若採用加設(地下)一層轉換層,該轉

                    換層亦需龐大的空間,且轉乘動線距離增長,亦增加旅客的逃生時間。另從工程成本
                    考量,多設一層之車站,不只車站本體開挖加深,亦需考量車站前後定線坡度是否得
                    以配合,進而影響前後車站的深度,而造成整體工程成本增加。故經研析始以採用地
                    下 3 層的車站型式進行規劃設計。

                 3. 另為因應十字交會區域的空間不足,必須分散旅客,依旅次目地規劃最直接路徑,以
                    分流方式疏散旅客,避免人流過度集中交織再選擇各自的旅次目的。車站月台型式於
                    是採用島式月台與側式月台交會,最下層(B3 層)為島式的中和新蘆線月台,B2 層則為
                    側式的松山新店線月台。此種月台配置型式之優點為,以分流方式疏散旅客,避免人
                    流過度集中交織,轉乘動線明確直接,緊急逃生路線、時間均大幅縮短。以現在的 3

                    層車站型態,旅客在中和新蘆線及松山新店線轉乘只需上下一層即可,不需經過轉換
                    層,動線直接,且配置有相當數量的上、下電扶梯供轉乘使用,選擇性多,通道寬敞。
                    另對於需使用無障礙設施的旅客,透過 1 號及 2 號 2 部電梯,可直接由大廳穿堂層抵

                    達不同的月台層,不須換乘電梯,增加使用的舒適性。
                 4. 惟此種車站型態於臺北捷運路網係首次採用,初期旅客可能因沒有使用經驗,必須依
                    賴良好的導引系統,選擇最直接的路徑;尤以前往松山新店線的旅客,因係側式月台
                    型式,需依據旅次目的是前往松山方向或新店方向,於進站時在 B1 大廳穿堂層及 B3
                    中和新蘆線月台層需轉乘時,循指標選擇正確的月台方向,以避免走錯月台。

                 5. 綜上所述,基於本站為臺北路網之重點轉乘車站,在使用車站旅客量甚大,而車站腹
                    地有限、考量逃生時間、距離、工程成本控制之情況下,本站利用島式與側式月台搭
                    配,配合明確的指標系統,以提供旅客良好的服務。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