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2 - 捷運技術 第50期
P. 152
148 曾昭容、方仁鳳 綠色松山線貫通、臺北捷運路網大功告成
4. 乘捷遊古,北門風華再現
松山線行經北門古蹟區,北門站站體與位於塔城街東北偶臨鄭州路(市民大道)旁的
臺北市三級古蹟「臺灣總督府鐵道部--臺北工場」(面積約 644.5 平方公尺,不含結構
補強及加固之重量約 1000 公噸),重疊 4.8 公尺,且桃園國際機場聯外捷運系統三重至
臺北段工程亦將自臺北工場下方通過,恐因施工而有導致古蹟建物沉陷之虞。此外,
臺北工場位於塔城街 40 公尺計畫道路用地上,亦與道路拓寬計畫衝突。因此,為能同
時兼顧捷運建設推展及古蹟保存,必須將古蹟先進行臨時挪移,暫置於「臺灣總督府
鐵道部—戰時指揮中心」西側,待捷運北門車站與機場捷運線明挖覆蓋隧道結構完工
後再行移回 (如圖 12),與現代車站出入口共存,而北門站是第一個就地將古蹟遺址文
化元素納入車站的建築,所在位置正是清代機器局與日據時期鐵道部臺北工場所在
地,施工期間徒手開挖出珍貴清代地層、磚造水道、唭哩岸石牆、臺北工場自來水管、
炊事房古走道等,異地保存。
車站以博物館的概念,提出「G14傳奇—翻閱城市的記憶」的主題,將現地的文物加以
陳列為車站空間的元素,堆疊著從清代城牆到日治水道遺跡的時代珍貴記憶(如圖13),隨著
北門站的開鑿興建,過去的記憶再度展現世人面前,訴說著臺北城發展的故事,未來並與北
門古蹟群重新整體再利用,將成為臺博館鐵道部園區及臺北西區門戶重要內涵的一部分(如圖
14),達到古蹟、交通雙贏,既是車站也是博物館,充分反映在地特色、納古共存、保樹再生
與活化再利用的理念。
圖 12 臺北工場挪移 (謝傳儒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