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7 - 捷運技術 第50期
P. 147
捷運技術 第 50 期 143
銜接,如圖 4 松江南京站透視示意圖所示,松山線的車站空間要在已營運狀況下的新
莊蘆洲線站體內施築串連,穿著衣服改衣服,工程既複合又複雜,另兩隧道間疏散聯
通道共 10 處,在地下 20 多公尺深處,採人工開挖灌漿工法施築,工程艱鉅。
圖 3 松山線潛盾隧道斜交穿越台/高鐵營運隧道下方示意圖
表 2 松山線車站型式一覽表
站名 車站型式 長 X寬 X深(m) 軌道系統交會轉乘
西門站(G13) 三層島式 既有車站 綠線與藍線
北門站(G14) 四層側式 171X32.5X32.1 通廊銜接機場捷運線
中山站(G16) 三層島式 199x23.2x23.1 綠線與紅線
松江南京站(G17) 三層側式 148x24.2x20.2 綠線與橘線
南京復興站(G18) 三層島式 240x21.87x24.7 綠線與棕線
台北小巨蛋站(G19) 三層島式 210x25.95x25 —
南京三民站(G21) 二層島式 234x18.5x20.2 —
捷運松山站(G22) 二層島式 325x18.5x21 綠線與台鐵松山站
3. 導入公共藝術,將車站空間藝術化,讓人文藝術導入生活
在細部設計階段即透過各階段的參與方式,規劃設計展現具地方人文特色的車站造型
與公共藝術,將工程與藝術結合,塑造地區節點新風貌,如中山站的晶透(如圖 5)、南
京復興站的流線月台(如圖 6)、松江南京站的牆面裝修(如圖 7)、南京三民站「社區門
戶及都市玄關」的文藝月台、大廳及出入口(如圖 8 及 9)、松山站「域見」的繁花光穹
(如圖 10),除了提高捷運車站空間品質、增加捷運親和力,甚至利用車廂作為藝廊空
間(如圖 11),為臺北都會添妝上彩,創造豐富多元的藝術臺北。讓都會區民眾在繁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