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2 - 捷運工程叢書 精進版 - 8 捷運隧道工程實務
P. 92

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





            4.1.1 地中連續壁


                 依明挖覆蓋工法之施工順序,於清除地上障礙物及地下管線拆遷後,緊接著即捷運路線
            的兩旁或車站站址的周邊施築導溝並建造地中連續壁。以下以臺北捷運工程中之連續壁建造
            過程為例說明施工重點。

            4.1.1.1 地中連續壁工法簡介

                 所謂地中連續壁係利用各式的挖掘機械,按設計之厚度及規劃分割之單元長度往地下
            鑽挖符合設計深度之漕溝,然後將已加工組構完成的鋼筋籠吊放於漕溝內,再利用特密管

            (Tremie)輸送混凝土由漕溝底部開始灌注,經由同步置換漕溝內之穩定液,逐層將混凝土
            面往上擠升至設計之地面高程,形成場鑄之鋼筋混凝土壁體,如此逐一完成全部分割單元,
            並使各單元相互銜接而形成具有連續性、水密性及結構性之地下場鑄鋼筋混凝土壁體,此即

            為地中連續壁。
                 連續壁工法的起源,應來自人類早期挖掘洞穴的構想,真正以機械施築之土木工程最早
            是在 1901 年開發的全套管混凝土基樁工法。1928 年皂土的開發應用,奠定了連續壁工法的

            理論基礎;之後在歐洲各國逐漸發展,1950 年義大利 Santa Maria Dam 的止水壁工程成為最
            早的地中連續壁工程,爾後歐洲各國普遍採用,1956 年於南非、1957 年於加拿大、1962 年

            於美國相繼啟用連續壁工法;亞洲日本於 1959 年由義大利引進 ICOS 技術,於河床圍堰止
            水牆首次採用深 20m 厚 60cm 之連續壁工法,我國則於 1971 年首次由榮民工程處自日本引
            進利根公司 BW 工法施築臺北市吉林路榮華大樓地下室擋土牆工程,此後民間專業廠商陸續

            引進各式鑽挖機械及工法,中華工程公司於 1985 年自購全新整套之日本 BWN5580 機具用
            於臺北市辛亥路三十層中央百世大樓之超高層建築連續壁工程;其後臺北鐵路地下化工程及

            臺北都會區高運量捷運系統等公共工程更大量使用連續壁工法施築明挖覆蓋車站及隧道。爾
            後此種工法在臺灣地區蓬勃發展,高雄捷運等亦相繼採用。在可預見的未來,地中連續壁工
            法已是大型地下結構施工中最主要的工法,在建物密集之都會區尤其如此。

            一、地中連續壁之用途
                 地中連續壁為場鑄鋼筋混凝土牆版之型態,發展初期僅做為止水或擋土使用,由於其具

            有抗彎及抗剪力之結構功能,加上施工精確度及品質的不斷提昇,亦可兼用於主體結構,用
            途極為廣泛;較常使用之工程類別有下列各項:
                 ( 一 ) 大樓工程或地下停車場工程。(如前述之中央百世大樓等)

                 ( 二 ) 鐵路及捷運地下工程。(如臺北鐵路地下化工程及臺北捷運各地下車站)
                 ( 三 ) 道路車行地下道工程。

                 ( 四 ) 污水處理廠抽水站工程。
                 ( 五 ) 河堤護岸工程或壩心截水牆及圍堰工程。
                 ( 六 ) 替代樁基結構。









                                                          76                                                                                                                      77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