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8 - 捷運工程叢書 精進版 - 8 捷運隧道工程實務
P. 58

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





                 ( 一 ) 潛盾隧道

                           對於通過可能發生液化土層之潛盾隧道,可由隧道內於完成背填灌漿後再以
                       灌漿方式,自起拱線下至隧道底部往外 3m 環狀範圍內,每隔一環作灌漿處理,

                       以防治液化之發生。若有液化潛能特別高之區段則另外加強處理。
                           對於隧道上方之砂土層即使分析有液化之虞,就液化之防治而言,因位在隧
                       道上方,因此對隧道並無直接影響,但由於捷運潛盾隧道本身為中空結構體,其

                       單位重小於液化後之土水混合液單位重,故會承受上浮力,必須檢討其上方荷重
                       及浮力間之關係,以便如有需要採取應變措施。
                 ( 二 ) 明挖覆蓋隧道

                           對於捷運之明挖覆蓋結構部分,因結構底版皆位在地下 20m 左右,無液化之
                       虞,但土壤參數於計算時須予以折減,同時假設結構體兩側各承受不均等之動態
                       土水壓力配合結構體之韌性設計方式處理。


            3.2.2.3 設計模式之考量
                 於進行捷運隧道設計時,一般均以電腦化之模式進行結構及土壤方面之分析與計算以求
            得最佳之結果。

            一、潛盾隧道設計模式

                 ( 一 ) 有限元素法設計模式
                           隧道分析考量具代表性之隧道覆土、地質狀況、隧道間距、建物基礎等影響
                       因子,選定 2 個 2D 隧道斷面設計,如臺北捷運蘆洲線 DL132/133 標。

                 ( 二 ) 雙環模式
                           隧道襯砌的分析模式(雙環模式)為對稱於中心軸的立體構件,其混凝土襯
                       砌本身及連接處分別有不同的彎曲勁度,由於採 K 片位置在冠頂左右交互排列的

                       推進原理,本模式將由兩個在平行平面上的半環組成,並由垂直此平面的構件連
                       接,以模擬環向結點的摩擦阻抗,本模式將由僅能承受壓力的彈簧支撐,以此模
                       擬周圍土層的被動反作用力,徑向連結點的彎曲勁度,將經由多次迭代計算的修

                      正來模擬真實結點的性質。

            二、明挖隧道設計
                 明挖隧道為雙牆結構系統是指將連續壁為外牆地下結構,而側牆為內牆共同支撐土及水
            壓力,且於兩者間鋪設防水膜止水。結構分析時,側向土壓力直接作用於連續壁上,藉者

            連續壁與側牆間互制作用傳遞至側牆上,而地下水之側向水壓力,考慮連續壁可能有滲漏情
            形,直接作用於側牆上。至於地震力作用下,土壤結構互制分析模型詳如設計方法概述說明。

            3.2.2.4 界面之處理

                 潛盾隧道與明挖覆蓋結構間之接頭採柔性接頭(詳見圖 3-2-3),以避免兩個結構體因
            受到地震力作用的震動週期不同,造成結構體的龜裂或破壞,或因土壤液化及其他地下災害

            導致交接處破損而釀災;柔性接頭一端連接在車站站體的連續壁內牆,一端則連接在潛盾隧



                                                          42                                                                                                                      43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