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2 - 捷運工程叢書 精進版 - 34 捷運高架車站建築造型設計
P. 222

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





            四、建築造型特色

                 ( 一 ) 景觀地衣、平臺延伸
                           本案之規劃設計案涉廣大機廠地塊之整體規劃,而非單一站體之思考,高架

                       站體視為人工平臺的一部分,將人工平臺的綠帶景觀延伸至站體屋頂平臺及外牆
                       立面,成為人工平臺地景的起伏,而站體即在這地景人造山丘中穿越而過。
                 ( 二 ) 微氣候皮層

                           呼吸(自然通風)、省能(外殼節能)、綠化(垂直綠化)車站體集通風、
                       採光、外殼節能、綠化、再生能源於一體之皮層,將風的導入與排風,光的引進、

                       再生與熱的阻擋,垂直與水平的綠化,水的回收與利用,以生態微氣候的觀點規
                       劃都市型的公共設施,塑造地景式的非典型站體建築,將分區地衣的概念再深化
                       其設計密度與內容。開放式站體設計,頂部透空、側牆通透使空氣流通;雙層牆

                       外殼節能,外層為垂直綠化牆,內層為玻璃百葉與玻璃牆,除通風採光外,同時
                       能阻絕熱空氣,達節能效果。(如圖 5-6-5)
                 ( 三 ) 垂直綠化牆(green layer)

                           垂直綠化是將人工平臺的綠延伸至本站站體的垂直牆面,並作為立面發展的
                       主軸,以兼具立體通風(開放式站體)及雙層牆(採光與節能)之多重概念,深
                       化「微氣候皮層」的設計,並在剛性量體造型外,以地景式的綠穿梭,再現綠色

                       地景的多元意義與設計意涵。
                 ( 四 ) 都市新節點

                           站體西移約 72m,創造人工平臺下方大型半戶外空間,結合成集公車轉乘、
                       乘客進出、汽機車、自行車停車與聯開大樓、商場出入口的多功能廣場,以「綠
                       廊道」的概念塑造成為新店溪畔都市生活的重要服務設施與節點。

                 ( 五 ) 溪畔新地標
                           站體至人工平臺設置觀景平臺配合人工平臺的規劃,因地利宜,變化綠皮層

                       為觀景木平臺、綠山丘、屋頂花園、通風採光、太陽能光電等多種樣貌,以垂直
                       綠化的量體反應基地十四張的田園地景,並利用車站屋頂高於河堤的優勢,成為
                       俯瞰新店溪畔的新地標與遠眺尖山的新興景點,穿越堤防延續河濱公園的綠意。
                       (如圖 5-6-6)[6]























           202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