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 - 捷運工程叢書 精進版 - 2 捷運車站規劃與設計實務
P. 31

第三章 車站站位評選及型式





                 第三節 車站型式


                     捷運車站可依其建造型式、車站功能及月臺型式來加以分類,說明如下:


                 3.3.1 依建造型式區分
                     一般而言車站的建造型態是與路線布設、工程預算等因素而相互配合設置。所謂的建造
                 型式,是將車站區分為地下車站、高架車站及地面車站三種,區分之依據是指軌道或月臺位

                 於地下、高架或地面。
                     以臺北捷運為例,高運量系統路線軌道原則採用地下化方式布設,如板南線、中和新蘆

                 線、松山新店線,則車站之規劃均採用地下車站布設,但淡水信義線則是唯一具有地下段、
                 平面段及高架段的高運量系統路線,因此其車站則有上述地下車站、高架車站及地面車站三
                 種型式;中運量系統路線部分,原則採用高架方式布設(惟市中心區段則儘可能採用地下方

                 式布設),文湖線因部分路線必須穿越松山機場及基隆河,因此配合布設有松山機場站及大
                 直站二個地下車站,其餘車站則均為高架車站,另 109 年 1 月通車之環狀線第一期路線,除

                 大坪林站為地下車站外,其餘車站亦均為高架車站。
                 一、地下車站

                     地下車站主體多設於道路下方,出入口及通風井則設置於人行道或街廓基地內。依據目
                 前臺北捷運高運量系統設計規範,相關設施如月臺寬度均有最基本尺寸之規定,通常標準之
                 地下車站(以島式月臺為例)包含月臺、軌道及站體連續壁需達 20 ~ 22 公尺之寬度,因此

                 於進行地下車站之規劃時需一併考量道路寬度因素以決定月臺之型式。
                     地下車站是指軌道及月臺布設於地下之車站,通常布設於交通繁忙、土地使用密度高的
                 市中心區域,是三種建造型式中造價最昂貴的型式。地下車站因月臺及穿堂布設方式及考量

                 軌道高程定線等因素,可再區分下列二種地下車站:
                     一般地下車站的月臺及穿堂均布設於地下,可為地下二層或三層車站,視軌道定線深度

                 及空間需求而定,臺北都會區之地下捷運車站大部分均為此類車站,如圖 3-3-1 所示。
                     淺挖式車站係軌道及月臺布設於地下,穿堂層則布設於地面或月臺層側方,通常係為配
                 合軌道定線高程、地質緣故不適宜深挖或為節省建造成本;例如松山新店線的七張站、新店

                 區公所站、板南線昆陽站及淡水信義線的民權西路站均為此類車站,如圖 3-3-2 所示。
























                                                           1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