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 - 捷運工程叢書 精進版 - 10 臺北捷運浮動式道床設計與施工實務
P. 23
第一章 緒論
振源有:
(1) 車輪不圓
(2) 軌面不平
(3) 基鈑距離
(4) 軌床之自然振頻
(5) 車輪組的自然振頻等
(6) 電車機電運轉
圖 1-2-1 振動噪音源分析圖
1.2.2 沿革
浮動式道床軌道最早可溯至 1965 年英國 The Barbican System,其後 The Piccadilly Line
延伸線至倫敦 Heathrow 機場,因局部路段穿越住宅區而使用,英國所發展之浮動式道床軌
道是以道碴道床軌道為主,茲將其歸類為道碴式浮動式道床軌道。1968 至 1970 年間,德國
人 J. Eisenmann 為德鐵發展出兩種型式之浮動式道床軌道,並分別用在科隆、慕尼黑以及法
蘭克福等城市,迄今效果良好(J. Eisemann, L. Steinbeisser & Deischl,1985)。其中一種類似
英國之道碴式浮動式道床軌道,另一種則捨棄傳統道碴,完全為無道碴軌道,茲將後者歸類
為無道碴浮動式道床軌道。前揭皆為道版厚且重量大之浮動式道床軌道,自然頻率在 7 ~
12Hz 之間,軌道安裝所需預留之空間大,相對土建結構建造成本大幅增加。由於無道碴軌
道業已是新建捷運系統選用之主要規格,除非另有註明,以下皆指無道碴浮動式道床軌道。
華盛頓捷運系統(WMATA)是美國首先使用浮動式道床軌道之捷運系統,肇始於 1970
年代初,稱為第一代浮動式道床軌道(連續場鑄混凝土道床版),長度 60 ~ 70ft,1983 年
經改良後之第二代浮動式道床軌道(半連續場鑄混凝土道床版),長度 25ft;相較於英國、
德國之道版厚且重量大之浮動式道床軌道,WMATA 係基於能達到降低噪音與振動之功能
下,提供穩定、安全之軌道系統,且不致增加結構深度的前題下,而發展道版厚度較小、重
量較輕之浮動式道床軌道,自然頻率約在 14 ~ 16Hz 之間。除此之外,另一型屬於重量較輕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