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3 - 捷運技術 第60期
P. 63

捷運技術第60期
 52              頁 53-76,2025                                     DOI 10.29670/JRTST.202510_(60).0004




                 收稿 2022/5/31, 通過 2022/8/17, 刊登 2025/10/31




                    高層建築物在捷運車站共構之結構設計


                              特殊考量—「台北雙星案」為例




                                          3
                       1
                                                          3
                                                                 3
                                2
                                                   3
                 郭錫卿 ,林柏君 ,方嘉宏 ,林敬傑 ,蔣迪 ,陳雋 ,台北雙星                           4
                 1  永峻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2  永峻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專案經理
                 3  永峻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經理/工程師
                 4  台北雙星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本案為臺北市政府西區門戶計畫的重點計畫之一,機場捷運 A1 臺北車
                 站與 C1 / D1 聯合開發大樓共構,地下 3 層至地上 2 層的捷運空間已全面營

                 運。投資人「台北雙星」委託國外建築師 SOM 提出嶄新的建築方案,重新
                 規劃建築量體、外觀及空間設計,同時將其與已建成既有結構整合,亦帶來

                 了諸多結構設計挑戰。
                      為實現整體建築設計意象下,透過應用結構動力學和空氣動力學重塑建
                 築量體及外觀,使得 C1 和 D1 塔樓高度分別提升至 280 和 360 公尺。同時,
                 要提升核心筒勁度及強度,D1 塔樓以創新的複合鋼板剪力牆系統(C-PSW

                 / CF)替代傳統特殊同心斜撐系統(SCBF),並搭配外伸桁架(Outrigger)

                 將核心筒與外框鋼柱剛性接合。此外,由於國內施工廠商缺乏對 C-PSW /
                 CF 的施工經驗,故以實體模型試驗(Mock-Up Test)強化鋼構及混凝土工程
                 的施工品質保證及管理。再以 11 組鄰近工址之臺北盆地實測地震資料進行非

                 線性彈塑性分析,驗證 C1 及 D1 塔樓在不同地震水準下結構行為,均能維持
                 良好的性能表現,且構件的韌性機制均符合設計預期。再者,為了減少對機
                 場捷運站的影響及提高既有地下室補強施工性,採用改變力傳遞路徑和尋求

                 合適的補強位置作為補強策略。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