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5 - 捷運技術 第57期
P. 45
35
特性,針對尖峰時段電梯等候狀況 有極大差異,本研究設定之研究範
作為亦不宜作為增設電梯之唯一依 圍僅局限於臺北捷運部分車站,在
據,因此,場站管理單位有必要就 相對受限的條件下,仍有相當成果
其運量特性進行分析,並據以研擬 可作為後續辦理既有站體改善、管
管理策略。 理策略研提及新設站體規劃參考。
為釐清各類使用者的電梯使用、 惟後續建議相關主管機關或營運管
等候情形,本研究以臺北捷運系統 理單位仍應投注資源進行無障礙設
為例,針對重要月臺電梯人流及使 施之全面盤點,歸納完整資料蒐集、
用情形進行現場觀察,研究結果顯 分析與改善策略研提方針,進而達
示,多數狀況下電梯主要被可以方 到優化無障礙設施及提升服務品質
便使用樓梯、手扶梯的中、低度需 之最終目的。
求族群使用,而視電梯為唯一選擇 此外,本研究以機率之觀點,
的行動弱勢族群僅佔整體使用量約 透過羅吉斯迴歸模式校估,旨在找
15%,但在電梯前必須等候超過 1 班 出影響等候、禮讓機率的關鍵因素,
以上的機率達 15%,部分站點更高 惟受限研究蒐集資料限制,並未能
達 30%,明顯高於整體平均 6% 的 納入各轉運站進出站、轉運人數,
等候機率,羅吉斯迴歸校估結果亦 亦未將各站月台特性(例如樓梯數、
顯示使用者身分類別為影響等候與 手扶梯數、電梯距樓梯/手扶梯距
否的關鍵因素。此外,現場調查亦 離、電梯位置)等納入模式校估,
顯示,國人對於電梯禮讓文化仍待 建議後續研究可擴大資料蒐集規模
建立,多數須禮讓情況下,近半數 與不同類型月台樣態,同時增加非
使用者不會優先禮讓真正有需求的 尖峰時段無障礙電梯使用情形調查,
使用者先行進入電梯。 以建立一般化高度需求等候機率模
隨著近年及可見未來的高齡化 式,提供未來新設站點參考,俾利
趨勢,行動弱勢族群將是公共運輸 在設計階段評估潛在等候情形,據
必須服務的主要對象,諸如臺鐵、 以研提管理策略並提早因應。
臺北捷運等運輸系統車站在建設規
劃之初,所面臨的使用者組成、無
障礙需求及環境需求與現今社會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