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3 - 捷運技術 第53期
P. 133
中山站捷二建築設計
本區商圈有充分的城市資源與相關業態的強力支撐與互動,本
商業大樓與相關資源的物質、能量、資訊的交換極其充分,使商務
能量得以增強。
2.1.2 人、自然與建築和諧統一,強調人與城市的溝通
本案探尋人與自然環境、與建築本身的和諧統一,關注的不是
孤立的建築,而是人的活動、空間相結合的一個大環境。商業大樓
的活力與價值,當然也必須來源於人的活動、其本體以及它所關聯
的城市環境的有機結合。
人與城市的溝通空間越少,人的城市記憶越來越淡薄,在城市
中“行走"成為一段痛苦的經歷。因此設計上藉由空間與公共藝術呈
現加強人與建築空間情感交流,溝通、體驗與互動。
2.1.3 多元的物業規劃與管理
建築規劃前期導入多元物業的規劃,使這些公共空間成為緩解
不良情緒的“場所",而不僅僅是交通通道。本案管理依各樓層商務
活動屬性引進物業管理,透過多元的管理機制,期待建立一永續使
用之建築本體。
2.1.4 對城市尊重、以人性為導向
本案商業大樓是生長於城市系統的一個生命體,不斷地與城市發
生著物質、資訊、能量的互動,藉由開放設計與空間融合互動,傳達
生動表情與心理語言的建築,並將本區符號、時代的和諧精神通過建
築語言坦誠而謙虛地表達出來,並通過開放的規劃形態與城市進行和
諧有效的溝通,帶給當地適當姿態與表情,表達對城市尊重。
以人性為導向,強化人與商場、辦公的依賴、互動與共生的價
值關係,使本案可持續發展與成長。
2.1.5 開放形態,內外環境融為一體
本案商業大樓開發後,可改善舊有建築物與道路比鄰而建的問
題,透過一樓開放空間退縮與挑高設計,使南京西路少了一堵牆並
增加一個空間,陽光、空氣等自然元素可穿透建築,令空間的內外
環境融為一體;南京西路多了一個標誌與象徵,開放的規劃形態,
富有文化內涵、可交流的建築表情將本案與城市、與南京西路、與
市民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激生持續不斷的能量交換與心理互動。開
放形態產生能量,場所精神孕育價值,使大樓有生命力的內涵。
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