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 - 捷運技術 第48期
P. 12
8 洪如江 城市文明躍昇的傳奇—臺北捷運系統
3. 回歸傳統
臺北捷運劍潭站的建築型態,回歸中國的龍舟意象(圖 27)。三重站穿堂層側牆,
以彩龍回歸中華傳統神話(圖 28)。行天宮站穿堂層側牆,以八家將臉譜回歸臺灣傳統
民間信仰(圖 29)。
圖 27 捷運系統劍潭站屋頂龍舟造型 圖 28 捷運新莊線三重站穿堂層側牆,以彩龍回歸中華傳
(洪如江攝) 統文化(洪如江攝)
圖 29 捷運行天宮站穿堂層側牆的八家將臉譜回歸臺灣傳統民間信仰的文化(洪如江攝)
( 四 ) 人文關懷
自民國 85 年 3 月 28 日臺北捷運木柵線通車,民國 86 年 3 月 28 日淡水線北段 ( 淡水站 ~
中山站 ) 通車之後,臺北市因交通事故而死傷的人數迅速減少。單以死亡人數而言,民國 84
年 215 人,民國 85 年 173 人,民國 86 年 134 人,民國 87 年 102 人,民國 88 年 107 人,民
國 89 年 124 人,民國 90 年起降至 100 人以下,最低的是民國 97 年的 74 人(資料來源:臺
北市政府交通局網頁,警察局交通大隊資料)。
除死亡人數因捷運通車而降低,另一方面捷運車站的街面設置了直達月臺的電梯以及許
多「無障礙」設施,提供老年人、孕婦、孩童、攜帶大件行李者以及乘坐輪椅的殘障人士利
用,俾協助他們能夠從街面迅速到達車廂內(圖 30)。車廂內規劃了「博愛座」,以待老、
弱、婦、孺優先使用;青壯乘客在面對空位時,也自覺地不會暫坐(圖 31),在在呈現了
人文關懷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