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 - 捷運技術 第48期
P. 8

4                          洪如江        城市文明躍昇的傳奇—臺北捷運系統



                                              三、生活方式的提升



                 在大臺北地區,為上班、上學、上街、或旅遊,利用捷運系統這一「網絡」(network),
            已經慢慢地改變臺北人的生活方式。
                 民國 100 年,利用捷運從事交通者已經達 49.54 億「人公里」( 交通部統計處,民國 101
            年 7 月 ),並且較民國 99 年增加 11.6%。由此可見,捷運的供應 (supply),已經正在滿足市
            民的需求 (demand),提升「行」的「速度」、「品質」、與「良率」。乘客到達月臺(圖 9,
            圖 10),自動排隊候車(圖 11),沒人飲食,沒人亂丟垃圾。久而久之,自我約束的紀律,
            也會形成全民共識,反應在日常生活之中。















            圖 9  捷運地下車站月臺層安全舒適 圖 10  捷運高架車站月臺視野及通 圖 11  捷運的乘客自動排隊
                  與宜人的空間世所少見                       風良好(洪如江攝)                        (洪如江攝)
                  (洪如江攝)

                 輔仁大學在臺復校 ( 民國 49 年 ) 之初,曾經一訪,覺得並不起眼,而且因為地處臺北地
            區邊陲,交通不便,再訪的意願不高。民國 101 年 9 月 30 日,捷運東門站啟用,新莊線貫通,
            找個機會,從古亭站進入捷運,朝輔仁大學站前進。沿途各站,許多年輕學子湧入車廂,在
            輔仁大學站下車,見證臺北捷運系統對輔仁大學兩萬教職員生的貢獻。待進入輔仁大學校園
            之內,看到的是一個真、善、美、聖的一流校園。據說,不少輔大學生,在捷運新莊線通車
            之前,因住家與學校之間路途遙遠,只好在學校附近寄租民屋;捷運新莊線通車之後,不少
            學生一變而成為通學族。
                 自從捷運蘆洲線通車以後,筆者從古亭站上車,特地看錶,到蘆洲站下車,費時只要
            25 分鐘。以往,前往蘆洲站,不論利用公車或計程車,單單在每一個十字路口等待綠燈的
            時間加起來,就不只 25 分鐘。
                 在捷運系統之中的安全、舒適、與尊嚴的體驗,潛移默化,正在調整許多人的生活方式,
            向上提升。


                                              四、文化面向的導入




            ( 一 ) 定義
                 所謂文化 (culture),指在一特定時間,一群特定的人所具有的「思想」、「信仰」、「美
            的感受」、「人文關懷」與綜合這些因素所反應出來的「傳統」(heritage)。

            ( 二 ) 思想

                 永續發展已經成為一種普世價值的現代思想。工程建設也必須以經濟(發展)、社會(公
            平正義)與環境 ( 保育 ) 為永續發展的三大支柱。
                 臺北捷運系統通到那裡,經濟繁榮就到那裡。臺北市郊區及市外的腹地,捷運路線通達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