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0 - 捷運技術 第33期
P. 60

54           張伯勳 胡廷豪 王昌宏 張哲夫  捷運與都市的共同地標-大安森林公園站之設計
                 (1)出入口B、C
                    利用半透明的木質弧形屋頂遮陽格柵及透明之玻璃帷幕,具輕巧穿透的效果,並與公
                    園整體融合。

                 (2)通風口X、Y及冷卻水塔

                    通風口採取節省量體的上吹式設計,外觀以自然石材貼面後植栽綠美化;冷卻水塔則
                    採取隱藏量體的下沉式設計,外觀配合公園地形以緩坡處理,不但融入公園自然景觀,
                    同時對街面與公園的視覺衝擊也能減至最少。

                 (3)光塔

                    附設人行道出入口(二處)及下凹庭園出入口(二處),並以樓梯及電梯將街面之人行道﹑
                    下凹庭園及車站穿堂等空間串接起來,且由下凹庭園面外露約16.6公尺高(人行道面外
                    露約10.9公尺高),形成動線樞紐及視覺的焦點。
                    造型上利用木質弧形屋頂遮陽格柵及透明之玻璃帷幕,具輕巧穿透的效果,而在夜間
                    照明所形成之白色光罩隱約透露出人物的光影效果,不但融入公園自然景觀,而且塑
                    造本區之門戶地標及公園夜間活動方向之指引意象。


                 (4)光廊(陽光大廳)
                    可與出入口B﹑C之通道銜接,並利用北側六處拱形開口,與穿堂大廳走道相通。東西
                    兩端附設兩座樓梯與光塔之人行道出入口、下凹庭園出入口及環形迴廊銜接。造型上
                    利用金屬構架弧形屋頂及透明玻璃帷幕,與弧形光塔相呼應,不但將公園的陽光綠意
                    引入地下車站,而且搭配環形迴廊(水池﹑水瀑)及下凹庭園特殊的自然景觀,塑造獨
                    特的休憩與靜態活動場所。

                 (5)戶外環形迴廊

                    利用下凹庭園環形步道下方之空間設置半圓形迴廊,可規劃為藝文展示及簡易餐飲的
                    空間,且透過環形水瀑與室內外休憩區相通,塑造有如水濂洞的趣味,另兩端與光廊
                    相連,不但可作為緊急逃生的路徑,更能增添本區空間的變化趣味。

                 (6)無障礙電梯
                    為服務行動不便之遊客,除車站原規劃之無障礙電梯外,於公園南北向主要步道與公
                    園北側東西向步道交會處增設一部無障礙電梯,可從地面下至下凹庭園環形步道西端
                    並可通往光塔內部轉乘無障礙電梯而到達車站穿堂層。

                 (7)轉乘連通道

                    為服務駕駛汽車來此轉乘之旅客,特於下凹庭園環形步道之東端設置轉乘連通道,連
                    通公園地下停車場(B1F)及車站。

                 (8)公園復舊設施

                    在考量公園整體規劃及結合都市景觀之前提下,公園及其附屬設施之復舊工程在尊重
                    原有林相及原有樹種之原則下採與捷運設施共構方式加以整合,並利用公園「都會森
                    林」的特色呈現季節變化的生態面貌,結合捷運設施、水景及外環坡地多層次的灌木
                    地被、水濱植栽等景觀,完工後提供遊客一個符合自然生態體系的休憩環境。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