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0 - 捷運技術 第32期
P. 220
210 許德安 地理資訊系統(GIS)與工程資訊整合-捷運沿線禁限建應用實例
一、資訊作業現況
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以下簡稱本局)於七十六年起既配合捷運建設進行管理資訊系統
(MIS)發展,並於八十年起路續引進地理資訊系統(GIS)技術。MIS 主要是業務面需求量大,
但以視覺化的角度而言,GIS 的效益比 MIS 高;換言之,經由圖查文更能加速資訊的判斷。
GIS 與 MIS 緊密地結合,圖徵的屬性儲存於資料庫,甚至全部由大型資料庫來管理。借助
MIS 先進的資料管理能力、網路存取資料方式及 GIS 之圖形處理能力,使得 GIS 與 MIS 的整
合更益顯現資訊化成效。
本局為有效管控工程進度、施工品質及工程圖說文件,在各級長官及業務單位指示與支
持下,進行各項資訊化作業。同時捷運建設因具備空間分布特性,如本局暨所屬工程處,其
負責監造工務所等單位,分散大臺北地區,更應整合各類管理資料庫、網際網路及地理資訊
技術,提供各類管理資訊輔助本局相關業務;同時為提供最好之整體資訊服務成效,分別考
量相關相關因素包括:
1.1 整合管理資訊系統(MIS)相關系統:多年來本局許多業務已配合資訊化,舉凡辦公室
自動化資訊環境、人事、薪工、會計預算、財務管理、工務管理、工程管理(合約執行、估價、
時程控制)、工程圖說管理、合約規範管理、大地監測、地上物拆遷補償、地上權設定、捷運
鄰近建照會審管理、地質資訊管理等;多數以網頁架構搭配集中式資料庫管理方式,使用者
包括本局暨所屬工程處所有同仁及部分的捷運建設設計與施工團隊。
1.2 融合地理資訊系統(GIS)環境特性:本局地理資訊系統建構以輔助捷運建設各階段(路
網規劃、工程設計、設施施工)作業需求,利用 GIS 對空間資料處理特性,強化資訊表現形式
與資訊流通查閱時效,進而提升捷運建設品質、保障施工安全及有效管理相關設施。整體而
言,GIS 計畫包括捷運路網分析、選址、旅次預測及硬體設施需求預測、工程地質資訊管理、
施工時大地監測資料掌控、資訊收集、施工結構安全管理及捷運設施安全保護、竣工地下管
線管理等。
本局 GIS 發展迄今資料庫內容包括:大臺北地區捷運路網圖 1/500(含初、遠期路網)、大
臺北地區捷運車站分佈圖 1/500(含初、遠期路網)、捷運沿線建物調查圖 1/500(含初、遠期路
網)、運沿線管調線查圖 1/500(含初期路網)、捷運沿線初期路網竣工管線分佈圖 1/500(含初期
路網之電信、電力、瓦斯、自來水、下水道之管線與其人孔) 、捷運工程地質調查資訊圖 1/500(含
初、遠期路網 997 孔鑽孔資料) 、臺北市 1/1000 基本地形圖(自本府都市發展局引進)、大臺
北地區(基隆市、臺北縣、臺北市)1/5000 基本地形圖(自內政部引進) 、臺北縣 1/1000 基本地
形圖(自臺北縣工務局引進)
二、資訊整合需求
隨著本局資訊應用普及,近年來資訊技術提升及資訊作業需求變遷;如何在現有資訊應
用現況及提供進一步服務之資訊作業環境需求下進行整合,以便提升本局資訊應用層次,歸
納整合需求如下:
2.1 資訊服務窗口單一化:資訊系統應用服務眾多,各系統間發展時間先後不同,所提供
管控操作方式不同,造成在使用不同系統時必須逐次進出各個系統的管控界面,正如在不同
服務窗口間辦理各項業務,造成使用者使用上困擾;所以若能經由一整合介面,統一各系統
管控功能,單一化資訊服務窗口,達到各系統使用之方便性。
2.2 依組織特性提供整合資訊:因任務關係,大部分組織或業務性質皆與地理空間分布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