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8 - 捷運技術 第32期
P. 218
208 趙振宇 李正剛 高架橋應用軟體分析之成效
1. 採用〝VB前端主控介面〞之設計構思,與現行Windows視窗操作方式雷同,經實際上機
操作,簡單易學,主控介面更內鍵基本除錯功能,若鍵入資料有誤,亦能提出輸入錯誤
訊息,使用上更覺方便。
2. 大幅縮短結構分析設計時程,若進行結構斷面初估,或於施工中配合現場之施工條件,
修改原設計參數,進而重新分析及校核,更可輕易於短期內完成。
3. 以往為避免資淺工程師分析設計之誤失,較重要之結構斷面分析設計需另由資深之校對
者校核及指正,現因導入自動化,人為錯誤已事先排除,在快速結構設計下,亦可達到
精確的 結構設計品質。
4. 自動化最後成果為一份完整結構計算書,代表計算書內所有分析設計內容均已統一,任
何一位工程均依照標準化之作業流程進行分析設計,而不會產生同一部門下有不同之分
析方式及結果。
5. 結論
橋梁設計過程中的分析計算是非常煩瑣且為重覆性的工作,由於電腦及商用套裝軟體的
普及,大部分的計算工作均交由電腦執行,然整個設計流程仍須由多位工程師從事分析計算、
繪圖、數量計算等不同之工作,橋梁自動化設計系統之建立,可使設計流程一貫作業,減少
分析、設計、估算等介面之連接,進而降低執行上人為輸入錯誤之機會,並可藉自動化設計
縮短時程,提昇整體工作效率。
【本文感謝臺北捷運工程局土建設計處陳俊宏正工程司兼課長審查】
參考文獻
1. 倪睿謙、趙振宇、劉嘉哲、蔡榮禎(2000),〈地下箱型結構分析自動化〉,土木水利第二
十七卷第二期,第41-48頁,2000年8月。
2. 莊文宏(2003),〈預力混凝土橋梁自動化工法簡介及未來展望〉,臺灣公路工程第二十九
卷第十期,第2-21頁,2003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