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1 - 捷運工程叢書 精進版 - 3 臺北捷運環境影響評估辦理實務
P. 91
第五章 捷運施工階段環境影響評估作業實務
物資亦不斷進出,當時利用新店溪水運(屈尺至下公館崙、板橋與新店溪下游之對渡)(王
世慶,1996,頁 55-56)而於十四張臨河處形成貨物上下的「店子腳」渡船頭,同時很快地
就在十四張、二十張之間形成了小街肆「店子街」,其地域性商業機能一度繁盛,道光年間
更上游的新店街出現後,方逐漸為後者所超越。然而「店子腳」新店溪流域的水運功能至日
治時期猶可載運 20 石以內之內河小船(《台北廳志》,頁 25-26, 470),其後方全由陸運所
取代。由於「店子街」地區的水運、商業機能延續了 100 餘年,其聚落之發展亦頗可觀,以
墾首佃戶關係為核 心的農業開墾、鄉土信仰、小型傳統商業為特色的鄉民社會體系即在此
生根茁壯,傳統聚落常見的農田、水路、宗祠、地方廟宇、曲館均因此留下歷史痕跡,同時
也成為值得注意的社會景觀。目前可見具明顯歷史意義者有 3 處位於環狀線第一階段 CF640
區段標施工工區內(圖 5-2-1 新店十四張位置圖),如下:
一、 劉氏宗祠(啟文堂):為新北市定祠堂類歷史建築古蹟(2011 年 8 月 19 日公告),原
建於光緒 5 年(1879 C.E.),為十四張、二十張大墾戶劉秉盛劉氏家族之公業,1924
年為大水沖毀,1937 年於現址重建,1945、1962 年局部改建,為二殿式四合院建築。
二、 劉利記公厝:據傳原為劉秉盛 19 世紀初起建之家族家屋,劉氏去世後諸子分家,其三
子劉金士(號利記)於二十張繼續經營發展,後翻修此屋,乃以其為名,並成為劉金士
後代之住居。為一進三合院建築,有內、外門樓(夏聖禮,2006,頁 44-47)。
圖 5-2-1 新店十四張位置圖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