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5 - 捷運技術 第48期
P. 105
捷運技術半年刊 第 48 期 101
及量體,為了降低都市景觀上之影響及減少對於鄰房之衝擊,則要求減體減量、輕巧
及採用具視覺穿透性之材料,且在兼顧防洪需求下儘可能以降低高度或藉由色彩、層
次、立面分割等設計手法處理。此外,為營造明亮、活力且具現代感之空間,車站內
部之建築裝修需特別考量與整體設計主題之搭配,於公共區主要動線區、轉換點或停
等區之地坪與天花運用線條及材料變化、圖案拼貼、顏色轉換、燈光照明等手法創造
視覺焦點,再結合公共藝術之創作,營造車站內部空間之變化及人文藝術氛圍。以新
莊、信義、松山線等地下車站為例,相較於初期路網各地下車站之公共空間,無論是
創意或美化都有顯著之改變。
(四)全線由一家廠商統一規劃設計,先由公共藝術策劃人依都市發展現況或環境人文分析
而設定統一之主題意象,再運用共通設計脈絡與建築語彙為架構,以同中求異之設計
理念,發展各車站及地面突出物造型,也同時結合設計主題反映於室內建築裝修。如
蘆洲線因過去在地環境之自然生態背景而選擇白鷺鷥為全線設計主題,且將相關意象
或語彙表現於地面突出物及室內裝修;文湖線則分析路線通過之地區發展環境屬性,
以「湖城故事」為主題意象,但以不同之副主題及呈現方式,塑造全線之特色,同時
亦強化各車站環境之自明性,另外配合地區特色,選定重點車站規劃有別於標準站之
特殊造型,如劍南路站、大湖公園站、南港展覽館站等。
三、優質的人文環境
依臺北捷運系統先後時期興建各路線之設計思維與處理手法,呈現各類型捷運優質的人
文環境,以代表性之路線及車站簡介如下:
(一)淡水線 - 中國建築風格之重新詮釋
淡水線的設計理念主要期望能創造出現代臺灣建築的雄心並成為臺北的國際櫥窗,以現
代建築材料及手法詮釋仿中國式建築為主要風格,車站造型擷取基座、柱廊及屋頂等中國建
築三部分元素為意象表現,並以花崗石基座、鋼構樑柱、屋頂、玻璃天窗等新材料取代木構
造梁柱、斗拱及屋瓦。高架車站屋頂造型採用融合懸山及捲棚型式的屋頂並在中央挑出重簷
增加採光及避免狹長壓迫之感覺,至於支撐屋頂之鋼構造樑、柱收頭也保有木結構斗拱之意
象;地面車站則以本土居民建築的風貌為設計藍本,除牆面仍有柱廊、格柵窗之意象外,配
合側式月台之機能需求採單斜屋頂,並利用出入口挑高設計及玻璃天窗創造陰影效果。
至於特殊車站之選擇,劍潭站因配合橫越道路之大跨距結構系統需求及圓山地區之人文地
理背景因素,大膽的設計出以鋼纜懸吊中國龍舟造型的屋頂,成為地標建築物;北投站因新北
投支線導致車站量體龐大,而採空間桁架系統搭配大面積玻璃以為因應,創造出明亮大跨度空
間,展現造形與結構特色;淡水站之外牆以二丁掛磁磚替代紅磚,但造型與色彩選擇及拼貼手
法,均呼應鄰近古蹟紅毛城的意象;此外,淡水線因使用臺鐵北淡線之用地興建高架及地下段
路線,將隧道上方規劃為行人徒步區、高架軌道下方規劃為線形公園,以提升都市生活品質、
增加環境之綠美化功能,並結合遊憩與地景設計,提供為市民休閒散步之舒適空間。綜觀淡水
線建築的形式及全線景觀都一一反映出臺北捷運結合自然環境的特色與多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