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 - 捷運技術 第47期
P. 9

捷運技術半年刊 第47期                                              3



                 此外,需要特別注意的是BIM中的建築資訊模型是一個數位化的三維(3D)模型,

            但並非如3D CAD模型只是由點、線、面等幾何元素所形成,而是由對應於實體設施的物
            件化幾何元件(如梁、柱、版、牆、樓梯、門、窗等)所組成的擬真三維模型。且此模型
            除包含了幾何物件外,還包含了幾何元件間的空間關係、物件的數量與屬性資料(如顏

            色、材質等)。而BIM技術中最關鍵的就是其「I」字所代表的全生命週期設施模型「資訊
            (Information)」之管理與應用。



                                              三、BIM手冊怎麼說


                 接著,讓我們來看看已經修訂到第二版的BIM手冊(BIM Handbook)[9]怎麼描述

            BIM。這本手冊點出BIM這個詞原是軟體開發商用來描述他們的產品所提供之功能,所創造
            出來的通俗流行語(popular buzzword),若依循如此的目的,則BIM技術的內涵將因不同廠

            商的BIM軟體產品而有所不同,且容易造成定義上的混淆。因此,此手冊乃先根據其目的,
            在第一章的1.4節中將BIM定義為[9]:

               A modeling technology and associated set of processes to produce, communicate, and analyze
               building models.


            意即BIM是一個塑模技術及一組相關於此技術的,用以產生、溝通與分析建築模型的流程。
            並緊接著說明上述的建築模型具有下列四個特徵:

                 1.  建築元件(components)皆以數位化的物件來表達,並帶有可計算與可供軟體應用識
                    別的圖形與資料屬性,及可被智慧化操作應用之參數化法則。
                 2.  元件含有能因應不同之工程應用所需(例如估算、能源分析等)而做出適當行為反應

                    的描述資料。
                 3.  具有一致且無贅餘的資料(consistent and nonredundant data),任何對元件資料之改
                    變,都能反應在所有包含此元件的視圖呈現中。

                 4. 具有協同的資料(coordinated data),能讓模型的所有視圖以協同一致的方式呈現。
                 如同維基百科中的註解,上述BIM手冊中的定義基本上也是將重點放在以數位化建築模
            型為基礎的流程上,都提到模型的建構或產生流程,但前一個較強調模型的管理流程,而後

            一個則較強調模型的應用流程,其實模型資訊的管理與應用是必須相輔相成的。此外,BIM
            手冊中更強調BIM模型與傳統3D CAD模型之不同,不只是在其模型中包含智慧化的數位物

            件及其能因應不同之工程應用所需的屬性資料,更在於應用重心已從2D圖的3D影像呈現移
            轉到模型資訊本身的一致性管理與協同應用。



                                              四、BIM風潮之形成


                 雖然與目前建築與營建業界慣用的傳統CAD技術相比,BIM技術算是一大躍進,但從筆

            者多年來應用資訊技術於土木工程之經驗來看,BIM技術之發展自有其脈絡可循,主要是近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