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 - 捷運技術 第47期
P. 8

2                                       謝尚賢  認識BIM技術






                                                      一、前言


                 近年來,國內的建築與營建產業開始慢慢地接觸到一個名為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新技術。開始時,多數人並不以為意,覺得大概又是個陳義過高的學術產物或

            只是商業促銷的新噱頭,僅有少數的有識之士,開始默默地進行瞭解,甚至開始研究與進
            行案例應用。沒想到,才不到幾年的時間,BIM技術在全球主要先進國家就已蔚為一股勢不

            可擋的風潮,並已越來越有將要大幅或甚至徹底改變建築與營建產業之工作與商業模式之
            態勢,因此,也帶動了國內的BIM風潮,讓更多的人感受到並開始思考此新技術將為產業
            帶來之衝擊與機會。雖然,還是有不少人對BIM技術僅是一知半解,甚至有所誤解,也還

            有一些人仍堅信有長久歷史的傳統作業模式不容易被輕易改變與取代,所以應可以自外於
            BIM之影響圈之外。但是,BIM技術發展的不容忽視已是國際共識,這點可從這幾年美國、
            英國、韓國、中國等都積極發展BIM國家標準看出[1-5],且美國總務署(General Services

            Administration,簡稱GSA)已推動BIM之應用多年[6],而英國政府於2011年中亦發佈BIM政
            策白皮書,要求從2016年起全面應用BIM [7]。

                 BIM技術仍在持續地且快速地發展進步中,筆者也只是BIM技術的學習者之一,自不敢
            以專家自居,在此謹分享個人這些年來的學習心得,企圖從多個面向來介紹與討論BIM技
            術,希望能對此新技術提供一個容易理解又不失整體的概念介紹。



                                              二、維基百科怎麼說


                 當今網路發達,想要瞭解新的知識,可以很容易地透過搜尋引擎在網路中找到相關資訊

            來閱讀。因此,一般人首次想瞭解什麼是BIM技術,便很可能在搜尋引擎中打下「BIM」三
            個字母後,被吸引到維基百科全書(Wikipedia)網站,並讀到如下對BIM的註解[8]: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BIM) is a process involving the gen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digital representations of physical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a facility. The resulting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s become shared knowledge resources to support decision-making
               about a facility from earliest conceptual stages, through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through its

               operational life and eventual demolition.

            此註解的重點在於說明現今通用的BIM一詞,乃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縮寫,是指

            一個涉及建構(generate)與管理(manage)營建設施的數位化表達的流程(process),而
            這些數位化的表達,稱為建築資訊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s),應具備設施的物理
            (包括幾何形狀與位置)與功能特徵,並成為用以在設施的全生命週期中支援決策的共享知

            識資源。基於這樣的定義,我們可以知道,BIM技術不會只是相當於一套軟體工具(但當然
            需要軟體工具),還牽涉到工程的作業流程與全生命週期資訊的管理,而應用的重點在營建

            設施的全生命週期決策支援。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