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6 - 捷運技術 第47期
P. 176

170               許德安、蔡定智、高文煌  本局3D BIM技術資料平台資訊架構及作業流程



            (三) 透過3D BIM作業,提供業主、A/C/E、營運及設施管理單位間溝通無障礙環境,避免錯

                 誤及提升效率。
            (四) 使用3D BIM成果應用於後續維護及營運階段,提升作業效率,並達到經驗分享與累積。


                                     二、3D BIM導入現況及作業流程


            (一) 3D BIM導入現況

                 本局資訊化作業長期以來均緊隨資訊技術之脈動,保持主動導入及自主應用發展之能
            力,自76年成立以來即採用電腦2D CAD軟體辦理所有工程設計圖及竣工圖,各協力廠商亦
            均依規定在建築、土木、結構、水電環控、機械及電機等提供2D之CAD設計圖、施工圖及
            竣工圖,做為各專案領域作業協調工具。本局於98年度考量建築資訊模型技術在捷運建設之
            應用,將可迅速提昇捷運工程規劃、設計及施工績效,故於98年12月15日企劃會報指示由綜

            合規劃、土木建築設計及機電系統設計等業務探討如何將3D BIM技術應用於捷運工程上。
            二十多年來電腦科技在土建、營造等專案領域之應用發展與時俱進,當捷運建設設計審核及
            施工監造過程涉及較多專業時,對於工程之變更設計,不同介面之整合,協同合作等作業需
            要較專業資訊軟硬體技術以快速達成目的,在國際間已發展出成熟3D BIM電腦技術,以解
            決前項設計審核,工程變更設計,介面整合,協同合作等工程作業問題。自99年起本局評
            估國內外推動現況、捷運團隊成員對於3D BIM軟硬體應用與發展認知、監造單位對於設計

            及施工廠商之審查機制、施工作業整合等因素,研擬藉由引進3D BIM新技術,邀請專家學
            者為捷運團隊舉辦研討會,委託台灣大學辦理BIM教育訓練專班,並召集協力廠商舉辦說明
            會,自捷運建造業主至下游土木機電施工廠商均取得使用BIM技術一致共識,在在展現出本
            局即將引進3D BIM新技術之企圖心。訂定導入BIM作業規定並納入細部設計標契約中,著
            手規劃、建置3D BIM資訊作業環境,協同整合捷運團隊工程設計資源,共享加值捷運工程

            3D設計成果,期望將3D BIM設計成果如同2D成果應用於後續維護及營運階段,提升作業效
            率,並達到經驗分享與傳承。
                 捷運團隊歷經二年餘之整合討論,台北捷運建設在國內首開先河引進3D BIM技術,自
            萬大線開始進行規畫設計,本路線設計標作業於100年底依計畫時程展開設計作業,計採四
            個設計標案進行(DQ121、DQ122、DQ123及DQ124),分別由中興工程顧問公司及台灣世
            曦工程顧問公司各負責二個設計標作業。依設計合約規定每個設計標內至少一個車站需採

            用3D BIM技術進行建築、水電、環控等工程之設計作業(萬大線每個設計標包括2~3個車
            站)。依設計契約規定細部設計顧問廠商應建置符合LOD300(美國建築學會AIA Document
            E202-2008)規範數位模型圖說,以符合捷運局設計契約所需資訊,包括衝突碰撞分析、估
            算、數量計算、排程及虛擬實境巡航檢核等,並能產製設計契約規定之平面圖、立面圖、剖

            面圖、詳細圖、各種3D視圖及其他相關圖說等。對於萬大線3D BIM建置規定,均已納入萬
            大線設計標招標文件BIM特定服務範疇及BIM工作內容範圍相關規定中。目前3D BIM 作業
            將由細部設計作業開始,以3D BIM工具進行數位模型工程量體設計並納入規範、規格等工
            程資訊,要求達到自動產生平面圖、立面圖、剖面圖圖形及數量、成本、標單等資訊,亦可
            與各工程專業軟體(例如結構分析等)結合,雙向交換資料,進行施工進程模擬及虛擬實境
            巡航檢核等作業。為能有效保存及管理各階段產生之3D BIM作業成果並為其他協同部門順

            利取得設計模型進行整合判斷,本局於100年底進行修改「技術文件管理作業程序」書,納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