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6 - 捷運工程叢書 精進版 - 8 捷運隧道工程實務
P. 306

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





                 為了暸解北門古蹟及其周圍地表在潛盾隧道施工過程中所產生的變化,北門古蹟及其鄰

            近地表裝設監測儀器包含下列各項:建物沉陷點、傾斜儀、建物收斂觀測點、淺式沉陷計、
            多點式伸縮儀、土中傾度管、電子式水壓計、支撐應變計。在臺北府城所遺留下之四個城門

            中,北門很幸運地是唯一仍保存原樣南方廣式風貌的城門。民國 54 年的一次改建中,南門、
            小南門、東門的城樓都被改為北方宮殿式,在其時,北門卻因妨礙交通擬予拆除而逃過一劫。
            而後,北門則因其特殊歷史價值被國家列為一級古蹟保護至今。北門古蹟之結構基礎可分為

            兩部分:一為木樁橫木,一為堆砌石條結構。北門本體外牆結構則為石磚堆砌,外牆之內部
            則填塞卵石。

            8.7.1 古蹟保護過程


                 本標細部設計顧問在設計時,即決定在北門東南角下方潛盾經過路線上方以高強度之高
            壓噴射灌漿(JSG)工法進行地盤改良保護,以避免潛盾掘進通過時,所可能造成之沉陷及
            其他影響。在實際施工過程中為使整體保護達到最佳效果,施工單位、各級主管單位、專家

            學者無不盡心盡力,在施工技術與行政考量上給予最大的配合,自民國 82 年 10 月 28 日施
            工單位規劃北門建物保護計畫至 85 年 3 月 11 日潛盾上行隧道穿越北門下方,至此完全脫離

            影響線並拆除支撐保護系統,歷時 2 年 4 個月。北門古蹟之保護方式原設計係自地面上施作
            高壓噴射灌漿(JSG),在北門前後之隧道沿線上,範圍為 26m 長 ×10.1m 寬,斷面型式為
            包圍隧道外廓型。但因本標廠商考量充分保護北門古蹟前提下,改為全斷面施作。

            一、支撐架設
                 支撐之設計分為內、外部為配合原有結構形狀而設計為拱形 H 鋼,外部為在北門基地

            外部圍繞設置 RC 基礎,再將縱橫向支撐 H 鋼連接至基礎上以焊接固定,如圖 8-7-2 北門建
            物保護外部支撐平面圖。

            二、SL 灌漿
                 潛盾上行隧道於北門古蹟地盤改良區中,潛盾機因受地盤改良強度過大及遭遇土中孤石

            影響,超挖刃無法正常運作,故於現地停機。隨後於原有地盤改良上,施作止水灌漿,再從
            潛盾機內自人孔進入土倉,進行故障原因檢查及維修,最後在北門沉陷量幾乎未受影響的情
            況下, 順利完成超挖刃檢修作業繼續掘進。

            三、潛盾隧道施工後保護
                 北門古蹟於潛盾隧道通過後,已完全脫離潛盾掘進影響線,本應可著手拆除內外支撐,

            然慮及古蹟下方地盤可能仍未完全達穩定狀態,乃持續進行監測儀器之量測,以確定北門之
            穩定程度後再考量支撐拆除之時機。















                                                          290                                                                                                                     291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