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1 - 捷運工程叢書 精進版 - 8 捷運隧道工程實務
P. 261
第七章 捷運隧道安全與防災
( 十 ) 檢討噴凝土配比,採較小顆粒骨材以降低漏氣量,並於隧道內礫石層區再噴置一
層水泥漿阻塞可能之漏氣孔隙。隧道內並加鋪一層塑膠薄膜減少漏氣量,防止漏
氣對外之影響。
( 十一 ) 在地下道底部周圍進行 CW 化學地盤改良,防止隧道壓氣沿地下道樁基礎漏出
再次造成沉陷。
( 十二 ) 未開挖之隧道與民房之間,沿線約 110m 之卵礫石層土層中進行地盤改良灌漿以
阻隔漏氣從礫石層中漏出進入民房,造成無法預期之影響。
三、災變後經驗
( 一 ) 壓氣過程中,將使地下水位上升,如有地下室、抽水井、人孔地下道、下水道、
大水溝尤其接近隧道處之建物可能因抽水結構接頭或施工瑕疵造成漏氣併地下水
夾帶砂質土壤流失造成路面沉陷,隱伏對交通、建物之危害。
( 二 ) 過去之施工擾動回填或鐵板鋪設及路面 AC 過厚(日復一日之加鋪)將無法迅速
反映地下土質之沉陷,影響工程人員之判斷及處置。
( 三 ) 對壓氣施工之壓力使用應事先布置有效之水位計及壓力計以供加壓之參考,避免
有過壓使地下水位過度上升,影響地層狀況,另壓氣狀況監測資料綜合研判有助
於施工之變化掌握。
( 四 ) 諸如塯公圳等之老舊河渠位置無法掌握,亦是造成事件之因素,故特殊工法之使
用必定要對地質、地形、地物做熟悉之瞭解,以免脫序失控。
( 五 ) 長期壓氣後之土壤除受地下水位升降外,對於結構物邊緣之黏土可能因壓氣伴合
著水產生氣泡擾動著土壤而帶走或分散顆粒造成坑洞之產生。
7.7.2 壓氣工法之進一步檢討
當以壓氣工法配合 NATM 施築都市捷運隧道時,漏氣會從隔艙鈑、已完成之隧道噴凝
土、開挖面,以及人料進出艙漏出。又漏氣量的預估關係到空壓機的設置,故於施工之初應
對整體供氣做一完整之考量。規範規定壓氣設備應有足夠能量供應開挖面每平方公尺每分鐘
3
2
5m 之壓氣並在任何時間須有 50% 以上之壓氣量。本工程開挖面面積為 36m 故施工之初考
3
量壓氣量為:36×5×1.5=270m 。
2
3
惟實際施工於黏土層砂層開挖供氣量平均約為 110m /min(壓力約 1.15 kg/m ),施工一
3
經歷卵礫石層,則漏氣量即大幅增加至 160m /min,後續卵礫石層開挖至上行線完成供氣量
3
3
更高達 270m /min,但完成挖掘並遇到端點連續壁後,供氣量即下降至 140m /min 左右。在
3
3
下行線前半段砂層挖掘時,供氣量均可保持 170m /min~190m /min,在進入卵礫石區供氣量
3
並又漸增, 期間藉由隧道內舖設塑膠布,及隧道內地盤改良可稍減少漏氣量於 220~240m /
3
min,隨後隨著卵礫石段的增長,漏氣量會達到滿載(280m /min),由以上情形可推卵礫石
3
層開挖大至耗掉 100~110m /min 之壓氣,且大部係由開挖面漏出,藉由隧道內之灌漿,僅可
3
阻擋局部漏氣(10~20m /min),若欲再採縝密之阻氣灌漿可能需耗掉相當龐大之費用,又
隨即被開挖掉似不甚經濟。漏氣量的評估涉及到施工前對空壓機的準備,施工中若壓氣量無
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