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 - 捷運工程叢書 精進版 - 8 捷運隧道工程實務
P. 20

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





            則包括:鐵路、公路、人行通道、給水、排水、灌溉及水力發電等。隧道原則上是不影響地

            面上之活動,但建造時亦有因為開挖、回填等作業,將暫時造成部分地面活動之不方便,但
            完工後仍能夠恢復原狀。

                 捷運工程中之地下車站、明挖覆蓋隧道、潛盾隧道、山岳隧道、地下連絡通道、豎井……
            等,均定義為隧道之範疇。與隧道相關之附屬設施、輔助工法與配合措施……等,將併納本
            書介紹與說明。



            第二節 隧道發展之歷史


                 就世界隧道之發展歷史而言,已發現最早的隧道為十萬年前中東伊拉克之人工洞穴;爾

            後,二千餘年前古羅馬建造之輸水隧道,迄今仍使用中。清末中國首位鐵路工程師詹天佑先
            生建造北京至張家口之鐵道時,即已開鑿鐵路隧道;另臺灣亦已建造多處之輸水隧道(水力
            發電、排洪等)及鐵路與公路隧道,近年來更因都市發展及交通建設需求,都市下水道、自

            來水輸水幹管、輸配電幹管及捷運地下隧道等遂大量興建。
                 臺灣隧道工程可溯自西元 1889 年劉銘傳治理臺灣期間,其所構築之鐵路,有一段位於
            臺北與基隆間之獅球嶺隧道,這可能是本地最早的鐵路隧道,迄今已逾百年歷史,日據時代

            所興建之水力發電、灌溉等隧道工程,其斷面較小且施工方式亦皆較為原始,國民政府搬遷
            來臺所推動之十大建設、十二項建設及六年國建計畫等,致力大型建設計畫,地下及隧道工
            程之數量及規模則日益擴大,工程亦隨之進步,為臺灣隧道工程帶來蓬勃之商業與技術升級

            之契機;而鐵路地下化工程及興建捷運工程更是將隧道工程全面引進都會區中施作,又由於
            地下工程之不確定因素眾多、風險較高且對鄰近建物保護標準提高,形成對工程之鉅大挑

            戰。惟隨著捷運路網不斷之擴增,完成公里數逐漸累積,相對也提升國內隧道技術水準及施
            工能力。
                 潛盾工法為目前臺北捷運隧道之主要工法,因應不同之土質,亦有不同類型之潛盾機,

            以盾首型式,可分為開放式及密閉式;若以開挖方式,則可分為手挖式及機械式;進一步細
            分,更可分為開放手挖式、密閉手挖式、密閉機械式、密閉泥土壓平衡式及密閉泥水壓平衡

            式等,以下就開放式潛盾施工加以說明:
            一、手挖式潛盾機

                 手挖式潛盾機開挖面呈開放狀,為防止開挖面崩塌,裝置擋土千斤頂及面板千斤頂;開
            挖時,以人工使用圓鍬、十字鎬、破碎機等機具進行,開挖同時能監視開挖面,而開挖面出
            現埋設物、障礙物或巨大卵石時,較易處理為此機種之特性。因開挖面無法抵擋水壓及土壓

            力,施工時僅靠土壤地盤本身自撐力,施工時較有潛在風險,若地下水充沛、孔隙水壓高之
            地層,開挖面之安定則需以各種輔助工法(壓氣、地盤改良、降低地下水位等工法)配合。
            另以人工於安定之開挖面施工時,需特別注意盾首上方之落磐。









                                                           4                                                                                                                       5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