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 - 捷運工程叢書 精進版 - 1 捷運路網規劃實務
P. 30
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
第二節 臺北捷運路網規劃之精進
臺北都會區在臺北捷運路網覆蓋率逐步提升之情境下,公共運輸發展概念在各界討論
下,已形成各運具服務階層概念共識如圖 1-2-1。係以臺北捷運為運輸骨幹,公車接駁擴大
公共運輸服務面,及戶(door-to-door)的第一哩及最後一哩路則以步行、公共自行車、市民
小巴及計程車等運具提供服務。雙北市政府在此概念下,各依政策需求進行調整。
臺 北 捷 運 運 運輸骨幹-大量、準點
臺北捷運
大
量
-
幹
骨
輸
、
點
準
車
接
駁
公 公車接駁 擴 擴大服務面-深入、方便
大
入
面
務
服
深
、
便
方
-
幹線公車
一
後
最
及
哩
第
第一哩及最後一哩
一
哩
接駁公車
步行 公共 市民小巴 計程車
山區公車 自行車
圖 1-2-1 臺北都會區公共運輸發展概念
臺北都會區軌道系統除負擔都會區旅運需求之臺北捷運外,在城際運輸需求面,現有高
鐵、臺鐵及機場捷運提供城際及機場接駁服務。臺鐵與機場捷運亦分擔都會區部分運輸需
求,其中,臺鐵捷運化採增設通勤車站、增開班次密集通勤電聯車之方式亦肩負臺北都會區
的運輸需求,其通勤旅客來源遠及基隆及桃園至雙北市的通勤旅客,平常日通勤疏運約 15
萬人次。
臺北捷運肩負臺北都會區幾乎達半數的公共運輸旅運量,現由 5 條主線(文湖線、淡水
信義線、松山新店線、中和新蘆線、板南線)、2 條支線(新北投、小碧潭)及環狀線第一
階段所構成之捷運路網,提供雙北市運輸服務,臺北捷運平均日運量超過 200 萬人次。
臺北都會區為盆地地形,受限於地理環境限制,都會區發展歷史軌跡係沿著淡水河流域
逐漸擴張,當都市發展至一定程度,交通擁擠問題隨之而來。當完成行政院已核定路線,以
捷運車站 500 公尺範圍來看,如圖 1-2-2,舊臺北市中心區(基隆河以南、淡水河以東、景
美溪以北、南港區以西)的範圍幾乎已被捷運服務所涵蓋,同時,捷運路網在都會區市中心
區有 12 個轉乘車站,可提供最大的轉乘方便性,都會區外圍高成長地區,則以放射狀路線,
深入串連,如淡水線、中和線、新蘆線、板橋土城線、新店線。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