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 - 捷運技術 第59期
P. 7

V




                   環狀線尖峰時段轉乘旅次,緩解交通壓力並促進都會區發展。本文聚焦於金城
                   機廠及莒光車站的工程挑戰,特別是基地面積 11.82 公頃、1136 支基樁的複合
                   地層基樁承載設計與施工對策。透過深入探討臺北盆地特殊地質條件下的工程
                   技術問題及解決方案,以提供後續案例進行參考。

                 • 捷運環狀線於板橋新莊地區基礎工程風險管理與設計對策之探討 - 以 DF113 設
                   計標為例
                   臺北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環狀線 DF113 設計標工程,作為環狀線第一階段的關
                   鍵工作,位於新北市人口最密集、商業最活絡的區域。該工程面臨地下管線複
                   雜、多條捷運線路銜接、與既有捷運隧道近接以及與臺鐵、高鐵隧道共構等挑
                   戰。路網連接新莊線、機場捷運線及板南線,大幅提升區域交通便利性。本文
                   詳細探討此複雜工程的基礎設計、施工過程中的風險評估及相關監測配置,關
                   注土壤與地下結構物的相互作用對大地工程分析與設計的影響。透過闡述工程
                   挑戰及對策,本文能為未來類似案例提供寶貴的經驗。
                 • 捷運萬大線 CQ850 區段標因應潛盾隧道急轉彎半徑施工規劃
                   都會區高度開發導致地面交通不敷使用,捷運路線規劃多採用潛盾隧道工法以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然而,在擁擠的都市地下空間進行急曲線潛盾隧道施工遭
                   遇諸多挑戰。本文以一個面臨 R51m 及 R57m 極小曲率轉彎半徑的潛盾隧道工
                   程為例,及探討如何克服雙和橋擋土排樁破除、大量地盤改良體及地下障礙物
                   等施工難題。重點包括減少超挖量、降低地面沉陷風險,以及確保隧道環片準
                   確安裝。本文比較日系與歐系潛盾機的差異,探討適宜的隧道鑽掘施工機具及
                   附屬設備選型,並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希冀為類似的都市潛盾隧道工程提供
                   實踐經驗和技術參考。
                 • 應用列車運轉模擬分析捷運隧道獨立通風井設置需求
                   當捷運長隧道中有多列車密集運行,兩列車同時進入同一隧道通風區間時會顯
                   著增加火災逃生風險。為了提升安全性,本文引入列車運轉模擬技術,以臺北
                   捷運萬大-中和-樹林線過河隧道段為例,分析該段內兩列車同時運行的情境。
                   結論顯示,增設獨立通風豎井或不設獨立通風井但增設號誌連動系統,均可有
                   效降低乘客的逃生風險且不影響最小營運班距要求。本文將詳細探討這些策略,
                   並提供對於長隧道段安全設計的重要參考。
                 • 臺北捷運潛盾施工資料庫之建置
                   臺北捷運自 1988 年建設迄今已逾 35 年,成為都會區重要的大眾運輸工具,並
                   獲票選為全球前十大最佳大眾運輸系統。由於大部分路線位於交通繁忙的精華
                   路段,非車站路段多採用潛盾隧道設計。然而,過去的資訊建置與傳遞方式受
                   限,未能完全數位化和有效紀錄潛盾施工過程的操作參數。本文旨在探討潛盾
                   施工資料庫的建置過程,包括資料收集、制式化表單建立和資料庫平台建置,
                   以期提高未來施工效率、降低風險,並為後續研究和應用奠定基礎。
                   第59期仍延續與國際接軌之IEEE論文體例,以及使用頂尖期刊流通標準「數
                 位物件識別碼(DOI)」。軌道技術不斷精進,本局對各位作者、審稿學者之辛勞,
                 在此謹致萬分謝意,讓本期刊內容及品質可以不斷提昇。如讀者有任何想法,亦
                 請不吝指教,促進《捷運技術》再上一層樓。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