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1 - 捷運技術 第33期
P. 121

捷運技術半年刊  第 33 期  94 年 8 月                                     115

            後漸轉為上下疊式隧道(上行線位於下方,下行線位於上方),最後於靠淡水河左岸之道岔結
            構體東側進入道岔結構體,故隧道最小覆土僅約 13 公尺。

                 由於潛盾隧道約有 330 公尺位於淡水河床下,到達破鏡係於河中開挖區域進行,隧道與
            結構體接頭處所承受之水壓大於 32t/m2,故隧道之設計除需考量長期安定性及其與道岔結構
            體之施工密切配合外,另於施工中之防洪及崩塌之防止更形重要。本文主要介紹本段過河隧
            道相關原設計及施工規劃上之相關考量。
                 上行線已於 94 年 6 月上旬順利發進,預計於同年 10 月中旬開始穿越淡水河,下行線亦
            於同年 9 月中旬順利發進;道岔結構體因防洪考量,暫分兩階段開挖,堤外部份目前開挖深
            約 20 公尺,堤內部份則尚未開挖。本文將分別提出原設計考量及廠商施工前之規劃考量以供
            類似工程之參考,最後將針對工程執行迄今可供後續工程參考者做一綜合性討論及建議。
































                                                          圖 1

            (二)地質及地下水概況

                 CK240 子標範圍之地層分佈大致上仍屬台北盆地沉積地層,亦即在景美卵礫石層上之土
            層為松山層六次層,惟淡水河左右兩岸地層之層厚分佈有所差異;大體上而言,右岸(台北市
            端)景美層約在地表下 53m,左岸(三重市端)則大約分佈在地表下 58m 左右;右岸松山層六個
            次層較明顯,松六層厚可達 5~8m;左岸雖仍有松山層六次層之特徵,惟除松二層不連續外,
            松六層亦甚薄,有時甚至不存在。上述松二層及松六層分佈之差異為兩岸地層上較大之不同,
            因此也使得設計及施工考量於兩區域不儘相同。

                 在地下水位方面,松五及松六層靜態地下水位於右岸約分佈在地表下 2~3m 間,左岸則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