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2 - 捷運技術 第32期
P. 212

202                         趙振宇   李正剛  高架橋應用軟體分析之成效

                      針對四種類別之任一模式,設計者僅須輸入結構基本資料如:結構尺寸、車輛型式、
                 預力鋼腱配置等資料,即可自動建立分析模式、節點、桿件編號、桿件性質及支承條件。

               2. 載重資料自動化
                      自動計算基本載重及載重組合,基本載重資料包括靜載重、活載重、車輛活載、風
                 力、地震力等,並依據車輛活載重產生活載包絡並與其他基本載重合併,產生相關載重
                 組合以求得斷面最大應力。自動化程式將依據分析模式自內結構尺寸自動計算各桿件所
                 應承受各個載重值,以建立所有載重資料,避免人為輸入錯誤。
               3. 輸出資料自動化

                      上述分析模式自動化及載重資料自動化後,可產生一份完整之STAAD-PRO、ST-1
                 輸入檔,並據此建立共享資料檔,以便後續各介面能相互串聯,再啟動STAAD-PRO、ST-1
                 分析軟體後,即可產生分析結果之輸出檔。
               4. 結構設計自動化

                      利用分析結果輸出檔,經由結構設計自動化之處理,即可綜整分析結果,並對各桿
                 件之設計力進行結構設計。
               5. 作業自動化

                      理想之設計自動化不僅幫助設計者易於分析設計,更應提供一份設計自動化過程中
                 所產生之結構計算書電腦檔,以便設計階段之校核及業主之審查,對使用者而言,透過
                 「VB前端主控介面」操作,即可經由作業自動化達到分析、設計、計算書全面自動化之
                 成效。






                                          圖 2       上部結構自動化設計程式畫面












                                   圖 3       上部結構簡支預力 U 梁輸入檔自動化畫面

            3.2  前處理介面軟體
               1.上部結構預力梁分析輸入檔自動化

                      預力設計採用法國預力分析軟體ST-1,進入圖2「VB前端主控介面」後,啟動「St1
                 預力程式自動化」,簡支U型梁設計如圖3,簡支箱型梁設計如圖4,另有連續梁及懸臂工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