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 - 捷運工程叢書 精進版 - 14 捷運工程大區域降水施工實務
P. 35
第二章 工程概述及地層與地下水狀況
臺北盆地之地下水因受到附近河川、降雨滲透及深層含水層之補充等影響,故其地下水
文狀況甚為複雜。從民國 29 年至 66 年期間,民間採用深水井抽取景美礫石層內之地下水,
此舉不僅導致景美層之水壓下降外,亦造成地表不小的沉陷,臺北市區至民國 71 年為止產
生約有 1.5m 至 2m 之地層下陷。但自民國 71 年以來,地層下陷量每年皆低於一公分。由於
自民國 57 年開始限制抽取地下水,故景美層內水位有逐漸回升之趨勢。於過去數年間礫石
層之地下水位回升之速率略有變化,可能是由於未能有效的全部禁止抽取地下水所致。有些
水井於民國 57 年前已經領有執照,可能繼續抽取大量之地下水,地下水位如要完全恢復可
能還需要數年或更久之時間。由觀測站與基地內埋設之水位觀測資料得知,道岔結構與台北
橋站於開挖前景美層內水位已回升至高程約 -3.5m 左右,機場捷運台北車站於開挖前景美層
水位則已回升至高程約 -3m 左右。
萬大線植物園站(LG02)工址內景美層水壓監測成果顯示,景美層頂部(GL.-44 處)
2
之最高水壓為 38.5t/m ,相當於水頭高度為 GL.-6.3m。景美層水壓計歷時曲線如圖 2-2-4 所示;
而加蚋站之地質鑽探報告,車站之地層設計參數及簡化土層參數表詳如表2-2-1所示,圖2-2-5
為地質調查鑽孔平面及柱狀圖,地下水位約位於地表下 3.8m,景美層地下水頭則約位於地
表下 5.4m,約在 EL+100.05m。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