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 - 捷運工程叢書 精進版 - 14 捷運工程大區域降水施工實務
P. 22

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





            二、降低地層透水性

                 於開挖區底部施作止水幕及止水筏,在不抽水之情況下,以止水幕及止水筏底部以上土
            栓之重量,抵抗其下方之水壓力,為本施工之基本構想,如圖 1-1-1 所示。採用此方案時,

            擋土結構必需貫入至足夠深度,以便開挖面至止水筏底部間之土栓重量能與下方水壓力平
            衡。採用此工法時,將因地盤改良之作用,而具有增加被動區地盤之強度,減少擋土設施之
            側向位移,達到減少鄰近地表沉陷之優點。而沉陷量減少之程度則端視地盤改良之強度與位

            置而定,由於此工法之目的在減少地層之透水性,故改良區之完整性變得相當重要。地盤改
            良之局部空隙即可導致止水之目的失效。此外,景美層中施作擋土結構將較松山層中施作

            困難。









                                            松 山 層










                                            層 景 美
                                                       土重



                                                                         灌漿



                                                      水壓力


                                           圖 1-1-1 上舉破壞處理方案示意圖





            三、降低水壓力與地層透水性併用
                 此方法乃採用降低水壓力與降低地層透水性兩方案之組合,例如輔以抽水作業,則土栓

            重量可減少,擋土結構所需貫入礫石層深度亦可較少,其考量與優缺點如前述。
            四、水中開挖

                 本方法無需於開挖期間進行抽水,或降低地層透水性。開挖完全於水中進行,至預定深
            度後,以特密管澆置底版混凝土。採用此方法時,原導致不穩定之開挖區底部水壓,將與開

            挖面上方之水壓互相平衡,而完全消除上舉或管湧破壞之模式。水中開挖完全不同於上述之







                                                           4                                                                                                                       5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